台灣陶瓷的發展
大家好,我是本物研究所海外事業部的魏威。6月28日到6月30日,我去台灣出差了。台灣跟日本的氣候很相像,濕潤,但是溫度又很高。
這次去台灣,台灣的朋友跟我介紹了台灣的瓷瓷器。陶瓷在台灣的歷史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不管是北投的大屯燒,內湖的北四湖,鶯歌的尖山燒,新竹的金練成,還是苗栗的公館燒,以及南投,嘉義,台南等地區出產的陶器,都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台灣燒造陶瓷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是發展區很快。
在台灣有句俗話,三峽出煤炭,鶯歌燒碗盤。台灣的陶瓷生產,大部分集中在鶯歌鎮。據文獻記載,鶯歌的陶瓷始創于清朝嘉慶9年,由泉州傳入,1962年,鶯歌開始成為台灣陶瓷生產中心,被譽為台灣的景德鎮。鶯歌陶瓷不僅有著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而且在材料選擇,造型設計,工藝製作等方面融入了更多的創新元素。
這次朋友跟我介紹了時代匠人,台灣陶瓷大師李存仁先生的作品。李存仁與1951年出生於台灣花蓮,畢業於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系,1982年在台灣的鶯歌鎮設立了存仁堂藝瓷公司。
这套是李存仁大师的代表作,也是我最喜歡的青花菊瓣鏤空碗系列。李存仁對燒製瓷器的技巧和火候都有著獨特的理解和研究,他善於發揮陶瓷的材質美感,柔和現代美學的表現方式,賦予陶瓷藝術新價值。同時,他又承襲了中華傳統瓷器的技術,將它融入現代藝術的思維和藝術,以仿古陶瓷的扎實根基加入全新構思,為陶藝賦予新生命。其獨特的構思和精細的製作,讓他早早在陶瓷界展露額頭角,一些作品相繼在海峽兩岸獲獎。
李存仁大師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始了他對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探索。他講琉璃,瓷器等不同材質融入陶瓷創作,以生活藝術為出發,運用質感樸實的瓷,加上光華絢麗的琉璃,兩種不同的材質的融合,設計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元化藝術作品。
李存仁大師曾經說過,因為他愛喝茶,幾十年來喝的都是鐵觀音和台灣高山茶,但是自從認識老山后就改喝了武夷岩茶,并專心的設計燒製各種品味獨特的陶茶罐和茶壺,目前在臺灣發售中的28款全系列陶瓷作品中,有許多便是李存仁大師品茶生活的細膩創作。
存仁堂出品的陶瓷品,有著李存仁大師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又能運用專業陶瓷工藝讓產品如此貼近日常生活,因此獲得了臺灣官方許可授予的「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表示已經由臺灣官方以國際嚴格標準來評選驗證確實具備「安全健康,值得信賴,貨真價實,臺灣製造」的條件,尤其在這個跨國品牌與國際貿易極盛的時代,您手上的產品可能是由品牌委託來自海外異國的製造商所生產,您的安心與信賴是極度重要的,而「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就是代表無論在臺灣或者海外市場的消費者都可以信賴這個由臺灣官方認可的產品與品牌,對存仁堂來說更是實至名歸。
了解這樣的故事之後,深深感到存仁堂的大師級工藝以及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安全健康,值得信賴,貨真價實」的堅持與本物研究所的「本物」理念互相呼應,我慎重決定將存仁堂帶進日本推薦給本物的各位,這次挑選出來三款產品的訂購資訊例如價格、運費、規格尺寸包裝等等請各位連絡本物,我將會為您進行完整的解說,存仁堂全系列產品將會從原產地臺灣直送本物再由本物安排配送至日本各地的您手上。
令我興奮與期待的是,這次臺灣之行除了存仁堂之外,我也透過臺灣友人介紹而認識多家「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認證廠商,根據臺灣官方資料目前有2,556家認證廠商以及159,723項認證產品,我將代表本物繼續為各位挑選、推薦這些來自於臺灣的「本物」。
カテゴリーに関係なく投稿日時順です